新华网南宁10月16日电(记者雷嘉兴)记者16日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,“十四五”以来,广西百色市持续壮大工业经济、开放经济、县域经济、生态经济和消费经济等“五个经济”,尤其是2024年百色市获批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以来,百色将试点建设任务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,在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共同现代化试点建设上闯出了新路子。数据显示,“十四五”百色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.5%。
据了解,在聚力高质量发展方面,百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立足百色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集中力量打造新型生态铝、林业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“四大主导产业”,推动产业结构由过去的“一铝独大”向现在的“四轮驱动”发展,加快构建具有百色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百色先后引进中车新能源装备、榕融氧化铝连续纤维、高端铝箔、大亚科技高端动力电池箔等重点产业项目240个,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29.6亿元,年均增长12.4%。
在深化高能级开放方面,百色充分挖掘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、面向东盟开发开放前沿和窗口的区位优势,加快“公铁水空”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,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。围绕构建“公铁水空”立体交通网络,加快推进百色机场、G80广昆高速公路改扩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。随着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与平陆运河同步建成、右江航道提升工程推进、黄桶至百色铁路即将建成通车,百色将迎来从“边疆末梢”向区域交通枢纽和开放前沿的历史性转变。
在坚持高标准保护筑牢生态屏障方面,百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,坚决守护好祖国南疆生态安全屏障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百色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%以上,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%,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前列。
在做好民生工作方面,百色每年将八成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,加快补齐民生工作短板,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,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。城镇、乡村居民收入由2020年的3.39万元、1.33万元分别提高到2024年的4.06万元、1.83万元,年均增速分别达4.6%、8.3%;在强化高水平保障方面,百色推进实施强基固边、民生安民、产业兴边、开放睦边、生态护边、团结稳边“六大工程”建设项目,大力培育水果、桑蚕、中药材等边境特色产业和落地加工产业,落地加工率达99%。边疆安定团结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发展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