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合山:生态移民“挪穷窝” 瑶乡焕新颜-新华网
新华网 > 广西 > 正文
2025 10/14 15:27:44
来源:新华网

广西合山:生态移民“挪穷窝” 瑶乡焕新颜

字体:

  秋日的清晨,走进合山市河里镇马安村贡模屯,眼前宽阔平整的村道串联起一栋栋瑶族风情民居,修剪整齐的绿化点缀其间,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。

  村民赵美莲身着传统盘瑶服饰,正在自家小楼前晾晒中草药。“搁在从前,这样的好环境想都不敢想。”她说,“过去全是黄泥路,出门一趟满身泥。如今道路通畅,路灯明亮,车子能直接开到家门口。”

合山市河里镇马安村贡模屯鸟瞰图。谭巍 摄

贡模屯处处皆风景。合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

  这一变迁始于2008年的移民搬迁。因桥巩水电站建设,贡模屯140户499名瑶族群众从低洼地带整体搬迁到现在的移民新村。搬迁后,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村里实施整村提升工程,安装了路灯,修建了道路、文化广场、篮球场和休闲亭等基础设施建设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“晚上灯火通明,有球场有舞台,心里特别亮堂。”赵美莲说。

  乡村要振兴,产业是关键。马安村贡模屯依托合山市“好田水”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优势,大力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,引进专业公司实施企业化运营,推广全程机械化耕作,创新实施“春种水稻、冬种蔬菜”轮作模式,实现土地增产增效,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。

  顺应研学旅游发展热潮,贡模屯还充分挖掘瑶族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,紧扣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,开发特色研学品牌,打造劳动实践教育基地,开发“高唱劳动赞歌,传承劳动精神”等三大主题九个实践项目,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打糍粑、做豆腐、犁地、挖红薯、摸鱼、砍甘蔗、种土豆,体验劳动实践的独特魅力,学习基本劳动技能。

  目前,贡模屯研学基地配套设施日益完善,已建成集教学、实践、体验、休整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。基地先后获评来宾市和自治区两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,同时荣获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、来宾市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等称号。

贡模屯丰收节现场村民用手机记录精彩瞬间。覃丽丽 摄

  “靠着多份收入,村里人的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了万元,较以往显著提升。我们将继续保障粮食稳产,大力发展研学旅游,挖掘奇石文化资源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进一步推动联农带农。”马安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谭罗言介绍。

  在数字乡村建设浪潮中,马安村抢抓机遇,率先布局,在合山市打响创建数字乡村的“第一炮”,通过搭建线上销售平台,推动农产品从传统销售向定制化、定向化转型。赵美莲利用闲暇饲养的鸡鸭,在平台上成为抢手货,家庭收入持续增长。

贡模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主题研学活动现场。莫鸿香 摄

  “今天的油炸馍特别香,托李奶奶的福,我们都沾光啦!”在马安村贡模瑶族移民新村的“开心角”,一阵阵欢声笑语伴随着油馍香气飘散,马安村首届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获得者兰桂花正带领邻里乡亲,为独居的赵奶奶举办温馨的生日聚会。大家围坐一起,边炸油馍边话家常,用美食传递关爱,以陪伴温暖人心。

  这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,正是马安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。在推动产业振兴、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,该村还注重培育文明乡风,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,持续开展“好婆媳”评选、“我积分·助振兴”等活动,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,努力打造“村民共享共治”的新时代乡村。

  如今的贡模屯,宽阔村道整洁如新,瑶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,草木青翠欲滴,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,每当想到这些变化,赵美莲总会情不自禁唱起山歌:“共产党送幸福来,甘甘甜甜过日子;瑶民一天比一天好,全靠党来指路走……”这悠扬的歌声,唱出了村民的心声,更唱响了乡村振兴的新乐章。(罗姗姗 廖松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陈燕】